为共同备战北京奥运会,努力实现中国水上项目全面突破。2005年11月7日至11日,中心在北京体育大学组织了全国水上项目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经过5天高强度、跨学科的集中学习和培训,在中心和包括赛艇项目在内的广大教练员的同努力下,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就赛艇项目岗位培训总结如下:
一、参加培训赛艇项目学员基本情况
赛艇项目全国20个有代表资格参赛的单位,本次培训除解放军外,共有19个单位、71名教练员(约占三个项目的三分之一强)参加了培训,其中高级教练18人、国家级7人、中级职称24人、一级4人、二级3人、一般教练员15人。派教练参加培训最多的单位分别是湖北9人、广东8人。
二、培训班组织情况
4天半的培训过程,在中心领导的亲自督导下,全体同志通力合作,培训工作紧张有序,时间安排饱满,上午、下午、晚上7点至10点,都是培训班学员、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水上中心领导率先做主题授课,国内不同学科专家按计划接连登台授课,讲课内容从不同角度直射水上项目训练、管理等各个领域。按大会要求参加培训的赛艇教练员每人都在学习结束后写了书面心得体会,主管领导认真阅读了他们的文字材料,保持了有限的沟通和了解,学员对本次培训的反响如下:
1)本次培训,没有像以往那样去安排一些对于专项的讲学,而是从社会、人文、哲学这些方面来教学,给予了我很大启发。这些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与训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2)对于外方教练进行本土化管理渗透,重视机构组织攻关能力,训练方向、训练重点、指导思想上的统一,重视技术训练方法,特别是水上感觉的训练。坚持“超常规思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创新能力,核心是专项能力或比赛能力系统思想的把握。切忌把“不断更新对项目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变成官话、套话。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没止境的,要不断把握。我们必须走教练员与多学科专家紧密结合之路,最后形成科技为向导的训练体系,获得训练最优化组合。
3)不仅教练员要创新,同时提出要?;ぱ奶剿骶?,创新思维。
4)运动技能的表现从本体感觉到通过神经反馈进一步完善人体动作表现认知模型,体会到肌肉的用力,划船是技术性含量很高的项目,深感到掌握此知识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大强度、高密度、教学手段。学员们反响最大的是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韦迪教授的“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训练工作思考”、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教授的“教练员创新思维与执教艺术”,北京大学湍流组的专家“水上项目船浆动力学优化的研究设想 ”
每位专家的授课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收益匪浅,我们只是随机将几个教练的体会的重点片段摘录汇报,我们几乎可以从每个学员的体会中发现一个或多个亮点,这里不一一例举,无论是专家的授课还是教练的体会都是增强我们业务干部的“体能”的营养。
三、培训期间开展的业务工作
赛艇项目国家集训队的筹划、组建方案相对其他2个奥运项目要晚,在工作尚未完成交接,工作机制尚未顺畅和人员配备不整齐的情况下,会议期间,在中心的领导下,我们向全体教练员介绍了今后基本的竞赛训练改革思路,并听取了部分省市教练员的积极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根据大集训工作需要和择优的原则,确定了国家赛艇队集训队教练员名单,在备战突出重点和严格执行选拔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大集训运动员。名单于11日正式公布,反映平稳。
在听课之余,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逐渐统一了这样一种认识:首先,赛艇项目具有很好的基础,过去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从皮划艇两年零八个月实现突破的事实说明,2008年中国赛艇是完全有可能突破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赛艇训练竞赛方面,没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如果我们不积极求变、改革和创新,中国赛艇08年奥运会实现突破就只是一句口号。所以,大家应该迅速把思想统一到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实现突破的轨道上来。只要我们能坚决执行中心的决策,敢于在训练中不断解剖和否定自己,同时敢于大胆进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训练质量,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突破目标。
四、下步训练竞赛的主要措施
1、备战08年奥运会的训练指导思想
以“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厚积勃发”为战略指导思想,坚定地把超常规思维作为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大胆探索项目规律,作为超常规思维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在具体实践中,以“三个坚持”为训练的核心指导思想。确实落实1)坚持提高个体能力为主体,全面提高运动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单人(少人)艇划船能力;2)坚持有氧训练为基础,进一步探索适合不同阶段的多种竞速能力的训练方法体系,不断提高训练的质量; 3)坚持以速度为特征的每桨划船效果为核心,以划船效果为目的提高和保持最大划桨功率。
并注意在实践中统筹处理好基础与核心的关系,高度发展的有氧能力只是我们实现突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实现不了突破;个体(单人、少人艇)能力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实现多人艇突破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主体条件,我们也实现不了突破;但只有基础和个体能力还不够,我们要实现突破,必须要解决核心环节,那就是每一桨的效果和功率问题。这一哲学方法论的认识,将转变我们的训练观念,使我们树立少人艇的有氧训练不单纯是有氧训练,它同时是技术训练和每桨能力的训练,还是专项力量的训练过程;特别是水上专项训练都是专项力量的训练,所以要扣住这些思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执行质量。如果训练中能做到这些要求,训练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2、向皮划艇项目学习,要落到实处
把皮划艇项目雅典奥运会备战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带到赛艇项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进赛艇项目的快速提高,最终实现突破的目标。
皮划艇项目走向成功的核心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条:
1)超常规思维是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认识论基?。?/p>
2)敢于解剖和否定自己,不断探索项目规律,大力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是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践论基础;
3)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成学习型、进取型项目团队是皮划艇项目创造力、执行力不断得到提升的根本动力;
4)自觉坚持“两严”和“三从一大”是皮划艇项目顺利完成奥运会任务的根本保证;
上述四条经验是赛艇项目备战北京奥运会过程中必须学习和发扬的。
要把这些经验落到实处,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所谓统一思想就是大家要把思想统一到备战中来,做好吃苦、耐劳,拨一层皮的精神准备;所谓转变观念,就是要清醒认识,过去我们所谓的“成功经验”不足以夺取奥运会金牌,我们要想夺得奥运会金牌,必须首先改造我们自己。反思过去,探索未知。而这需要付出我们的很多时间、精力和热情。
2)优化人力资源,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结构决定功能,输入决定输出。赛艇要想实现突破,必须吸纳多学科人才,构建学习型教练团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训练的理性化水平。
3)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执行力。探索和创新既是对我们训练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我们实现突破的唯一途径。但创新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勇气否定自己,更需要我们有能力解剖自己。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深入实践,不断地思索和探索;执行力是对我们团队每个成员的工作要求,要没有借口地坚决执行中心和队委会的要求。
4)工作忘我,充满激情
6)严肃纪律,从我做起
3、改革赛事,形成“练战密切结合”的良性工作局面
竞赛对训练的远程导向和拉动作用,已被很多项目的成功实践所证明。通过对赛艇近几年比赛的分析,发现赛艇项目的国内赛事安排没能很好地体现对训练的导向和拉动,基于此,拟对国内赛事进行改革。
改革原则:
1)围绕奥运会的突破需要和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的时间,系统设计国内年度、乃至多年的竞赛计划;
2)围绕“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形成科学合理的训练竞赛链,促进国家队训练质量的不断提高;
改革方向:
1)推行积分制,发挥积分的杠杆作用,提高优秀选手的参赛质量和积极性;
2)推行国内重要赛事与全运会资格挂钩,变一次性投入为多年投入;
改革内容:
国内赛事:
1)全国冠军赛分为春季站、夏季站和冬季站。春季站仅比单人艇(双桨项目)和少人艇(单桨项目),距离为长划16KM,和专项2000m,名次转化为积分。该比赛安排在冬训结束不久,是国家队准备世界杯的选拔赛;夏季站打世界锦标赛项目,国家队组织混合艇,地方“陪太子读书”,成绩、名次计入单位和运动员积分,该比赛是国家队准备世界锦标赛的准备赛;冬季站仅比单人艇(双桨项目)和少人艇(单桨项目)长距离,该比赛安排在世界锦标赛结束,国家队重新集中前后,名次转化为积分,并作为国家队运动员资格赛。
2)全国锦标赛组织奥运会项目比赛,以地方为单位参赛,该比赛安排在世界锦标赛结束后进行,该比赛将分配部分全运会资格。
国际赛事:
今后国家队一般参加两站世界杯,以卢塞恩世界杯为重点;和一次世界锦标赛。国内赛事的时间分配以国际赛事时间为参照来具体安排。
4、国家队总体安排的初步设想
05年11月15日,冬训开始,地点广州竹料水上训练基地
11月18日,科学测试
05年12月底,国家队大集训长距离测试赛,队伍压缩,组成集训队伍
06年1月下旬或2月中旬前,上云南进行高原体能强化训练
06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全国春季冠军赛
06年5月中下旬,冠军赛夏季站
06年6月—7月,两站世界杯
06年8月20日,世界锦标赛
06年8月底、9月初,全国锦标赛
06年11月,亚运会
06年12月,冠军赛冬季站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大家统一了思想,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才干,更进行了思考。更重要的是,本次培训使大家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而这些对赛艇项目完成2008年奥运会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二 部(刘起政执笔)